查看原文
其他

校庆日 | 七十春秋小林场常绿,万千学子东林魂永传

东林新媒体 东北林业大学 2020-08-18
来自专辑
东北林业大学六十八周年校庆特辑



悠悠黑土我们开拓,茫茫林海我们拼搏,朗朗校园我们奋发,无悔追求我们探索。一路高歌,看林场树木茂盛,绿洒山河;一路坚守,忆赤子燃烧真情,争创硕果。到今年学校建校已经六十八周年,我们与“林”之间的联系从未间断。我们的身边一直有这样一片森林——我们熟悉的林场,它有着更加悠久的历史,苍翠的色彩陪伴了我们七十二载的岁月,滋润着无数东林师生的心。树根交错盘绕与大地连成脉搏,将历史的风霜与馈赠一并收藏,一路丰收,一路憧憬着未来的累累硕果。
我们口中的林场,其实它现在有着自己的姓名——“东北林业大学城市林业示范基地”。今天松松杉杉将带你们领略它的前世今生,感受其独有的魅力和情怀。



林木参天,自有根芽


校园西南,黑土悠悠,东北林业大学城市林业示范基地坐落于此。1948年,解放不久的冰城正处于一片平静之中,冰雪消融,万物复苏。就在这平静的一年里,那片树林如一位新生的婴儿,第一次睁开了她的双眸。基地起初是白俄罗斯人私建的植物园,那时我校尚未建立,仅留一片茂盛的树林恬静地立于冰城的寒风之中。



随着与我校血脉相连的东北农学院及东北林学院的建立,一代扎根于林木研究的学者与渴求真理的青年来到了这里,为这里注入了新鲜的血液。昔日的植物园也逐渐成为了我校的前身之一东北农学院的实验林场。数十载春秋不过弹指一挥,我们的祖国经历一次又一次的变革,正逐渐走向繁荣富强。也正是在这数十年间,基地历经了东北林学院实验林场、东北林业大学哈尔滨实验林场等阶段。2003年,那片苍翠的树林载着数十年的历史风霜,更名为“东北林业大学城市林业示范基地”,永远地扎根于“东林”二字中。今日,我们远望那小树老树,似乎看不到历史留下的痕迹,但我们依旧将这段历史铭记于心,只为保留那一份初心。



物华天宝,潜精研思


代代学者在这里燃烧一片赤诚之心,最终换得今日的累累硕果。是怎样的一片土地才能获得如此丰收?答案大概蕴藏在基地丰富的自然资源中。


据不完全统计,基地内有维管束植物66科149属188种,其中蕨类植物1科1属2种,裸子植物3科6属9种,被子植物62科142属177种;陆生脊椎动物4纲18目44科120种,其中以鸟类最为丰富,有14目38科109种;昆虫有8目61科317种;野生蘑菇有10目31科65属115种,非伞菌9目18科34属49种,伞菌1目13科31属66种。丰富的自然资源让这里成为了一座立体的森林博物馆,身处其间,胜似阅万卷书。


此外,基地为东林师生提供的研究基地与研究资源,为学校的教学与科研提供了重要的支撑与保障,已然深深地扎根于东林师生的学习与生活中。这一片肥沃的黑土地上,生命在此以自己的方式轮回,满园桃李沐浴阳光求知于此,岁月静好,和谐如斯。



丰富的自然资源是不竭的动力源泉,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东林人扎根于此。他们在基地里苦心钻研,探索一个个崭新的世界,将自己的青春刻在科研的年轮上。据不完全统计,东北林业大学师生在基地内共取得科研成果97项。


落叶松依旧成片成片地挺立在基地内,为全国落叶松良种基地工作交流会提供了大量的资料。我校李玉花教授团队经过15年刻苦科研得到的科研成果寒地露地菊,即使在极度寒冷的条件下也能生长开花。她在8月至11月初次第开放,在百花落尽、无花可赏的季节为人们带去一抹靓丽。这不仅弥补了城市花卉的一个空白,更在2015年10月中旬举办的中俄博览会上大放异彩,被中外专家“惊为天人”,打造了东林的品牌,成为了东林人的骄傲。科研的目的之一是带来经济效益,造福人民。齐齐哈尔极度贫困县泰来县土地贫瘠,地处高寒,平时彩化绿化工程只能采用一些不出名的草花,一株的利润只有一毛钱左右。引进了寒地陆地菊后,泰来县的人民可以通过种植这种菊花来获取更多的利润,从而得以摆脱贫困。这不仅使我校与泰来县的合作之手握得更加紧密,也是作为林业高校为国家脱贫工作做出了一份贡献。


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,这样的探索也一直未停止,斗转星移,白驹过隙,时间在这些人身上刻下了印记,而科研的成果也终将由时光去印证。



岁岁叠翠,生生不息

森林具有极大的生态价值,它就像大自然的“调度师”,调节着自然界的循环与气候。同样,我们的林业示范性基地具有极大的生态价值。


2015年,资源管理处主持召开了哈尔滨城市林业示范基地功能定位研讨会。与会专家一致认为,我校哈尔滨城市林业示范基地自建校以来,不仅仅在科研、教育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,还发挥了重要的城市生态功能稳定器的功能。作为一片以人工林为主的城市森林,其本身就是立体的森林博物馆,它所发挥的生态文明教育价值是无法替代的。伴随着时代的发展,社会也对城市生态环境有了更高的追求,林学家们也渐渐把视野由广袤的森林聚焦到城市的森林群落,这里是城市所需,这里是城市所赖。


基地不仅仅为我们的生活装饰了锦绣,还为我们带来了新鲜的空气,固定水土,防风固沙,改善了周边的生态环境,提升了城市宜居品质,带动了城市林业经济,促进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发展。基地已然给了我们一片绿色,我们只想对基地轻轻诉说:当风沙来临,你把挺拔的树干列队在我们的前方;当风雨来临,你把一头青翠交织在我们的上空。当时光几度翻篇,你却不改四季倾城的容颜。



红枫憾心,夜书为林


树木成为了我们学校不可分割的一部分,成为了我们东林人不可缺少的朋友。或许很多人,尚未体验过凉水的美,也未曾目睹过帽儿山的绿,但这小小的林场就在我们的身边,随时迎接我们去享受一刻的闲。我们踏入那片小小的林场,或许是为了研究树木花草,追寻想要的答案,抑或只是为了在林中奔跑,以强健体魄、自我调整。每当我们在林场跑步,总有一股清新的香味扑鼻而来,那是树林的味道,是阳光氤氲后的谜之仙境散发出的暖味,是落叶纷飞后的满地红碎沉淀出的细香。没有过多的烦扰,只有寂静、安静,让人平静地想起“平林无人鸟相呼”。



或许我们在秋天都看见了那片醉人的暖橙,我们可能在那片树林前停下了脚步。树木在阳光的映衬下仿佛刚刚沐浴过一样,晨曦透过满天橙色的树叶,黄绿交融,洒落一地,仿佛洗去了过往的风尘,洗去了看景的人一天的烦恼。或许那些人就是看了这些美景,决心研究林业吧。忽然念起树木是有年轮的,树木是有皱纹的。那是时光的力量。时光沧桑,当年种这些树的人又在何方,他们又该是怎样的模样?
其实,每一个故事的开篇,都有一个踌躇满志的少年。这些少年、青年,用自己的双手,用自己的汗水,用自己的青春,甚至是一辈子,忍受寂寞,投身于这莽莽林海中。虽有时抬头仰望漫天星空,好奇宇宙的深处,思念久违的故乡;却总会低头扎根土地,呵护脆弱的树苗,坚持自己的理想。就是这样,他们始终坚定地走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。



丹心似木,万古长青


眼前的美景是一代又一代东林人创造出来的。我们享受他们的成果,也应该尊重他们的成果,传承他们的精神。十年树木,百年树人。十年的的时光可以织就春暖花开,夏荫繁茂,秋枫白霜,银装满林。但东林人的这份传承不仅仅需要十年,还需要我们每个东林人的努力,需要我们每个东林人的双手。



茫茫林海的蓬勃生机离不开每一位建设者的悉心耕耘。古人赞颂树的品格,以展现其高尚的情操。我校生态学教授祝宁先生,则用其一生的时间,践行了树的品格。曾专注于城市林业研究的他自然与这片茂林有着不可分割的情缘。“这些老朋友都有自己的品格。它们不仅自身适应能力强,保证自己生存得好,而且树冠可以遮阴、落叶可以肥沃土壤、根系可以涵养水土,它们能够改变周围环境,荫蔽其他植物。”对于基地的这片人工林,祝宁教授曾如是说。祝宁教授用尽一生的时间,细心照顾树木,与树成为朋友的同时也升华了自己。


试问,曾有多少东林人将林木看成自己的家人朋友,悉心照料着这片人工林?大概是无数像祝宁教授这样扎根于东林热土的赤子吧。他们日夜追求的,不是一纸奖状,亦不是一个光鲜的称号,他们追求的是他们渴望到达的远方。“用一生守护野生动物”的马建章院士以其言行传承校训精神,教书育人,勇攀科学高峰;“一生都向自然学”的李坚院士,生活简朴,潜心研究木材科学,书写东林精神的一横一竖;再如“原始红松守护神”李景文、“打造林源植物药的天地”的付玉杰……


无数东林赤子如此拼搏、挥洒滚烫的汗与泪,让东林精神在变幻的时代中有了更深刻的内涵,焕发新的生机!



这里,有一片茂盛的林木,七十二载风霜雷雨磨砺、锤炼它,却不敌那强大的生命的活力;这里,有一群胸怀高志的赤子,时代风云变幻莫测,仍无法动摇那一颗颗热烈的初心。随着时代浪潮不断滚滚向前,前人之品格、东林之精神逐渐深入每一位东林人的心中。六十八年校庆到来之际,我们驻足于东北林业大学城市林业示范基地,细数历史留下的宝贵财富,感受其独有的魅力与价值。回望学校的悠悠岁月是为了明日的凯歌。让我们发挥优势、开拓拼搏,将“学参天地,德合自然”之校训融入我们的滚滚热血。


往期精彩1.@2020届东林毕业学子!“毕业季,总书记送你一句话”请牢记嘱托,勇敢追梦!2.东林隐秘的角落!一同探寻吧3.周六特期 | 在夏天,看光影的绝美组合4.高考倒计时 | nefuer高考记忆大揭秘!我们在东林等你5.东林版《创造营2020》 | 快来pick你心目中的校园担当!


资料来源
东北林业大学新闻网《东北林业大学城市林业示范基地自然资源》

出品 | 党委宣传部

责任编辑 | 李鑫鹏

编辑 | 徐法志 陈雅璇

楚由宬
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